近日,一纸充电站业务资产收购协议在武汉低调签署,却在国内新能源行业激起不小的涟漪——武汉城投能源集团新能投公司正式完成对湖北壳牌能源公司旗下18座充电站、891个充电枪的战略收购。这批曾由国际能源巨头壳牌运营的充电基础设施,就此易主,被武汉本土国企收入囊中。这笔交易涉及18座充电站,而壳牌在武汉的快充站总数不超过30座,相当于卖掉一半以上的 “家底”。为何壳牌要卖掉运营仅仅2年多的新资产?这场交易背后,一场国际能源巨头与本土国企的战略转型大戏正在上演。
战略转型:千座加油站电替油,加速充电网络扩张
此次出售,不是壳牌心血来潮的孤立行为,而是其全球战略调整转型的关键步骤。就在今年3月,壳牌发布了《2024能源转型战略》,在该报告中,壳牌预计2025年之后,石油需求将显著放缓,2030年将出现大幅下降。接下来几年,电动汽车数量将会持续大幅度增长,所以壳牌明确宣布,将在两年内剥离1000个加油站,并将充电网络扩张作为战略重心。
当我们把时间回拨到更早的年份,才会发现,壳牌的战略转型并非今年才开始,而是早有端倪。2021年新年伊始,壳牌便收购了英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商Ubitricity,这是其首次大规模布局充电网络。来到2022年,壳牌启动了第一阶段转型,他们开始在加油站内增加充电桩,同时服务两种客户,以满足消费者加油与充电的不同需求。那一年,壳牌的充电站点数量上升到2万7千座。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不难看出壳牌近年来的种种动作,和其在充电网络市场的战略目标高度匹配——预计2025年全年增加7万座充电站,充电网点从目前的5.4万个,扩充至2030年20万个。在此过程中,资产优化成为必然选择,核心思路就是收缩低效站点,聚焦核心市场。
区域聚焦:剥离低利润资产,强化核心区域
尽管本次收购具体价格并未公布,但行业普遍推测这是一次低价转让。据了解,壳牌公司在一线城市的充电站单桩成本已超过10 万,即便是武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单桩成本也在8万左右。单桩成本高,大部分是合规成本导致。并且武汉的充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服务费长期徘徊在1.5毛到2毛之间,像设备、安装、场地、运维管理、政策合规等种种成本叠加之后,大大挤压了利润空间,投资回报率难以达到预期。
作为外资企业,这些问题都是壳牌难以解决的,或者说需要花费高额代价来解决,与其咬着鸡肋不放,不如壮士断腕。更何况对于壳牌来说,剥离低利润资产与前面说到的充电网络扩张战略,两者并不冲突:一方面出售分散资产可快速回笼资金;另一方面在资产优化之后,反而更能集中精力,去投入到核心区域的市场竞争中。那么壳牌推行其充电网络战略,在中国的核心区域是哪里?不是华中重镇武汉,而是在港澳深圳地区。2021年,壳牌通过Ubitricity与澳能建设集团合作,在港澳大湾区设置上万个充电网点。而在2023年9月,壳牌在深圳建成了旗下最大的充电站,即使配备多达258支充电桩,日服务车辆数千台,充电服务还是供不应求。目前在深圳,壳牌“充电+便利店”模式单站日营收可达数万元,这与武汉不少充电站利用率不到40%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充分验证规?;擞芰Φ耐保桥埔灿纱颂窖俺銎湓谥泄谐〉暮诵那?。
进击的武汉城投:优势重组合作共赢,提供“武汉样本”
说完壳牌的战略转型,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本次交易的另一方——武汉城投能源集团。从城市基建为主,到成为能源服务商接手方,武汉城投能源集团,背后是武汉市属国企巨头——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该集团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今年3月份,刚推动旗下上市公司武汉控股收购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00%股权,强化城市基建服务能力。
此次武汉城投收购壳牌的武汉充电资产,将充电枪数量一举增加891个,显著提升其在本地充电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借助壳牌的成熟资产,能快速补强充电网络短板,获取的不仅是兼具数量与质量的充电硬件设施,还涵盖不少壳牌积累的运营经验。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借船出?!薄ⅰ巴涞莱怠?,可以说开创了市属国企整合国际能源品牌核心资产的先河?;褂σ鹱⒁獾氖?,在本次收购过程中,武汉城投创新性地建立了“资产收购+场地续约”的三方协作机制,协同湖北壳牌及场地产权方,实现资产与场地的无缝衔接。这一模式创新,通过规范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合规合理的市场化操作,为后续国有企业与国际品牌的资产整合重组,提供可复制的“武汉样本”。
充电网络建设:从“跑马圈地”到“运营为王”
本次收购事件,看似是简单的资产易主,实则暗含双方的战略默契:一方是想要做减法、剥离分散资产的国际巨头;一方是想做加法、快速提升本地市场竞争力的本土国企,以此实现有效的合作共赢。这种资产易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资产流动,反映出我国充电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悄然转变,从以往一味追求数量规模的粗放式“跑马圈地”,逐渐转变为寻求资产合理配置的精细化“运营为王”。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充电桩市场需求依旧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据预测,2025年全球充电桩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元,而在国内,公用充电桩数从2021年的34万个,增长到2025年6月的417万个,2025年新增约11.5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
充换电头条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网络建设,已从追求规模转向提升效率??桥拼舜卧谖浜旱淖什鍪郏∈钦庖蛔推诘纳⒔拧示尥芳醭职氲屠笞什?,专注核心优势,本土国企则通过快速承接资产,完善城市服务生态。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武汉模式”,能源基础设施的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运营之间,也许正在书写新的平衡法则,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