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在沪渝高速湖北宜昌收费站,50台身披绿色涂装的东风新能源重卡驶向矿区。这批“电动大力士”只需充电2小时,就能满载磷矿石,连续作业8小时之久,每台车每年可减少约60吨碳排放,全年预计减少约3000吨碳排放,由此,湖北省开始打造全国首个“零碳矿山运输走廊”示范路段。
而这,只是我国新能源重卡爆发式增长的缩影。
根据重型货车北斗营运证入网销量口径显示,7月份,全国共新增新能源重卡1.62万辆,同比增长185%。1-7月,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8.22万辆,同比大增191%??梢运敌履茉粗乜ㄊ谐。诰怀∏八从械母锩?。新能源重卡的爆发式增长,对充电、换电行业发展有何深刻影响呢?本文将以此话题展开分析解读。
政策支持:重卡充电或换电,走向台前!
去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就发布了《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预计到2026年建成“甘肃-内蒙古-山西-河北”千公里级重卡换电走廊,这是对新能源重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支持。
2025年3月,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重型货车规模化应用,发展零排放货运。该意见还指出,到2035年,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体系将基本建成,进一步规范了新能源重卡的多重应用场景和体系建设目标。
由此可见,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加码,积极推动实施“双碳”目标战略,为新能源重卡的行业发展确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有力的设计指引。
从历年数据来看,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呈持续走高的良好态势,从2023年6月渗透率仅5.69%,到2024年达到14.82%,再到2025年6月已经达到26.07%,三年多时间渗透率增长四倍以上,这不仅跟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息息相关,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政策支持驱动下,充换电行业在新能源重卡这个细分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商用车最亮眼的增长极和电动化转型的标杆领域,被更多的企业、消费者所了解并熟知,可以说真正走向了台前!
技术升级:充换电技术加速升级,重卡补能取得突破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重卡运输效率、续航里程等关键技术问题被陆续解决,各厂商持续推进核心技术、重点技术的自主研发,其产品基础被大幅度夯实,吸引力大大提升,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充换电技术加速升级,尤其是在液冷超充、换电补能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首先是超充技术。去年年初,华为就与北奔重汽牵头成立“超充联盟”,共赴超充技术研发之约。今年4月份,华为联合北奔重汽、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等九家主流车企更进一步,发布超充联盟2.0,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方案,提供1.44MW、2400A的持续稳态输出,15分钟内完成500kWh电池的高效补能,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
在换电领域,技术进展同样迅速。今年5月份,宁德时代在山西大同召开了新一代重卡换电生态发布会,推出换电重卡的标准电池包——75#电池,将整个换电块寿命提升1.5倍,可实现12年6000次的日历和循环寿命。按照目前的重卡更新频率来说,这套标准化电池,几乎就是和整车同寿命。
换电模式虽然成本较高,但在重卡领域有补能速度快的显著优势,可在3-5分钟内完成换电流程。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的重卡换电站约1400座,换电重卡保有量已超7万辆。都说需求决定市场,但可别忘了,技术进步才是推进需求发展的源动力。随着新能源重卡在持续应用的过程中,对续航和补能效率的需求显著提升,才促使其超快充和换电技术加速迭代,实现螺旋式上升。
技术赋能:赚更多的钱,或省更多的钱
再从技术赋能的角度来看,新能源重卡的爆发式增长,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在特定的场景下,确实能帮车主和车队赚到更多的钱,或者省下更多的钱。
虽然新能源重卡购置成本通常高于传统柴油重卡,但得益于较低的电费支出、更简单的三电系统维护保养需求,其使用阶段的成本优势非常突出,以年运营15万公里测算,纯电动重卡比燃油重卡单年可节省约20万元。并且随着碳酸锂价格下降,电池价格大幅度下探,新能源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已低于传统动力车辆。购置新能源重卡正成为用户市场化、自发性的选择。
针对讲求时效性的运输场景,如定点物流集散、港口集装箱转运等,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传统运输模式下,等待时间过长,车辆利用率很低,而换电模式的成熟和推广,可在几分钟内实现快速补能,对于车主、车队来说,自然而然就通过提高单位时间的运输效率,来更多地赚取到收益。
在某些换电模式不适用的场景,超充技术便提供了另一种高效选择。经测算,超充重卡每次充电可节约1个小时以上,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可增加约20万里程,显然能为用户节省更多成本??梢栽ぜ氖?,随着充电、换电等相关技术持续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和续航提升,超充/换电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智能化管理带来的效率红利持续释放,新能源重卡的应用场景将从目前的固定线路、封闭场景迈向更广阔的普及,如短途、中长途物流干线运输等,重塑公路电动化运输发展新面貌。
总结:新能源重卡赛道爆发,倒逼充电技术向“超大功率”再进化
新能源重卡对补能效率的严格,甚至可以说苛刻的需求,直接推动了充电技术向超大功率和极致效率发展。不仅有前文提到的15分钟实现重卡补能,充电功率正从传统的几百千瓦向兆瓦级迈进,液冷散热技术也尤为关键,不断成熟的光储充一体化方案也在此影响下逐渐落地。
而新能源重卡的推广普及,要求补能网络从传统的封闭场景走向更开放的干线网络,推动了换电模式的发展。整体充电网络的建设正从城市、园区向高速公路干线延伸。据报道,我国最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充电站于8月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正式投用,以108 台快充桩、40 台 600kW 超充桩,构建 “5 分钟补能 300 公里” 的极速网络,堪称新能源交通超充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所以,新能源重卡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政策支持、充换电技术升级与赋能、市场需求推动等多方面合力下的必然。反过来,其良好的发展势头,也给到各充换电企业、运营商强大的信心去推动技术升级和运维优化,强力牵引着整个充电、换电赛道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升级,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其实充电换电的行业格局,正在重塑!
2025第二届充换电产业大会将于10月23日召开,聚焦新能源重卡赛道爆发背景下的充电与换电技术革新,汇聚行业顶尖专家、企业代表及政策制定者,深度探讨补能效率提升、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及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落地?;队幸蹬笥驯斡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