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打开‘i深圳’App超级快充专区,就可以找到距离最近的超充站,太方便了?!奔易「L锏纳钲谑忻袢蜗壬谧罱某湔旧ㄒ簧ǔ涞缱系亩?,如是说。
作为国内最早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如今在深圳市区,“一杯咖啡,满电出发”已变为现实,一键导航一键充电,仅4分钟的时间,电动汽车电量就从29%充到50%,可谓超充领域的“深圳速度”。
今年6月,深圳宣布全面启动“超充之城2.0”建设,在超充设施建设领域迈入崭新阶段。截至2025年上半年,深圳全市已建成投用超充站1057座、充电桩超48.7万个,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加油枪。
而在我国西南部,另一个重要城市重庆在超充领域的发展速度也不遑多让,2025年上半年重庆市新增1468个超快充站和2270个超充桩,全市超充桩上半年充电量达8337.3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倍。
不止如此,重庆还开发了“愉秒充”数字平台,与华为合作打造了“一秒一公里”的全液冷超充体验,中心城区加速构建“一公里超充圈”。市民可借助渝易充手机App电子地图,掌握附近超充站点的分布与使用情况?!耙郧罢页涞缱裎尥凡杂?,现在点开手机应用,空闲超充桩一目了然,充电很方便?!闭馐侵厍焓?a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直观感受。
那么深圳和重庆的超充产业发展,各自有什么特点和差异呢?现从政策布局、技术路线、用户场景等多个角度来对比分析。
政策布局:深圳重标准输出,重庆强平台运营
★ 深圳:建设“超充之城2.0”
在全国范围内,深圳首先发布了超充设备的强制分级评价标准,单枪功率≥480kW)为超充门槛,同时以比亚迪1秒2公里的兆瓦闪充、华为600kw液冷超充为技术锚点,有效拉动了本土产业链发展。
★ 重庆“愉秒充生态圈”
重庆市以“愉秒充”数字平台主导,市级平台整合了1468座超充站的数据,用户通过App实时查桩率100%。虽然超充桩数量仅占到所有充电桩数量的4.45%,却贡献出全市高达14.06%的充电量。在电网协同破局上,依托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支持液冷超充大规模部署,有效解决了西部电网的薄弱痛点。
一言以概之,深圳是用标准输出定义技术,重庆是以平台运营定义服务,这是技术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强强对话。
技术路线:兆瓦级性能竞赛VS液冷普惠化落地
★ 深圳:押注“极致性能”
在深圳的比亚迪兆瓦闪充站,充电速度上可实现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实现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达到全球量产最快充电速度——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
★ 重庆:成本与兼容
“愉秒充”联合华为落地液冷超充,重点布局高速服务区与偏远县城(如西藏珠峰站),从山城走向了世界之巅。
两者对比,深圳追求“充电比加油快”的极致速度,提高天花板上限,重庆则解决了高原也能超充”的民生痛点,抬升了地板下限。
用户场景渗透:深圳主攻乘用车体验,重庆打通重卡物流动脉
★ 深圳:C端体验标杆
文章开始提到的“i深圳”App超充站,可在深圳城市中心区实现“1公里超充圈”,真正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C端用户体验拉满。
★ 重庆:B端市场服务
借力昆明高速合作项目,重庆在服务区布局大功率充电桩,降低物流车用电成本,已打造出相对成熟的高速重卡超充网,在B端市场上,尤其是县乡下沉市场的B端市场上,重庆的做法值得称道。
超充之城的终极答案——或为技术输出+数字赋能
综上所述,深圳让白领“喝咖啡满电出发”,提倡生活方式升级,侧重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拥有比亚迪、华为等本土技术巨头支持,走的是"技术输出型"路线;而重庆则让卡车司机“省油钱”,注重生产成本重构,重视数字平台建设和用户服务体验,通过"愉秒充"平台实现充电桩的数字化管理,走的是"数字赋能型"路线。
两座城市都正以各自的模式特点,为超充产业持续注入新动能,其发展路径已经或即将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补能网络建设的重要参考,未来超充之城,或许将在融合深圳技术输出与重庆数字赋能两大核心特点的基础上,得到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