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换电头条获悉,近日,吉林省能源局联合多个部门,印发《吉林省电动汽车换电站建设运营补贴实施细则(暂行)》,为巡游出租车换电站开出单站最高120万元的建设补贴,并创新性地推出“星级运营补贴”机制,引发行业震动。
这一细则政策的背后,是吉林省在新能源汽车换电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全国各省市竞相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本文将从政策创新、各省对比、市场影响三个维度,解读这场关乎新能源产业未来的政策博弈。
一、三大政策创新
1、建设补贴:向巡游出租车显著倾斜巡游出租车换电站:按电池充电箱输出功率600元/千瓦+换电工位100万元/个计算,单站省级补贴上限120万元。对于已建成投运的换电站升级大容量型号,可追加补贴差额。其他换电站:按功率300元/千瓦+工位10万元/个补贴,单站补贴上限仅30万元。下表是本次吉林省巡游出租车换电站与其他类型换电站补贴标准对比:
巡游出租车是指在城市中通过巡游的方式接单,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的出租车。作为日均行驶里程超400公里的典型营运车辆,其电动化进程对换电网络的依赖度极高。在建设补贴方面,给出巡游出租车换电站更高的功率补贴、工位补贴以及补贴上限,这一差异化的补贴政策倾斜,显示出吉林省优先发展高频次、高利用率换电场景的明确导向。
2.运营补贴:星级考核,梯度激励
政策引入质量考核机制,按年度对巡游出租车换电站进行星级评定,考核内容包括数据对接及时性、场站运营管理及服务水平、安全管理及应急响应能力等,星级评定及对应补贴金额具体如下:
3. 平台接入:强制要求互联互通
据政策要求,所有申报补贴的换电站建设运营企业,必须接入吉林省新能源监控平台,实现全省充换电补能服务 “一张网”数据互通?;剐杼峤?项核心材料,包括项目备案文件、营业执照、土地使用证明、设备合同及发票、验收合格证明、换电设施投资清单以及运营管理制度等,以此实现对辖区换电站的有效监管,确保补贴申报、审核、发放的有序进行。
二、各省市补贴政策对比:五类导向,地域分化
五类典型补贴模式
通过梳理全国多个省市的最新补贴政策,可基本归纳出五种典型补贴模式:
★ 场景导向型(吉林为代表):重倾斜高频运营场景(巡游出租车),建设补贴差达4倍(巡游站120万vs普通站30万);
★ 技术普惠型(上海为代表):通用型换电站补贴设备投资40%(非通用型仅20%),鼓励跨品牌服务;
★ 用电量挂钩型(北京为代表):日常运营按电量补贴0.2元/度(普通充电桩仅0.1元/度),精品示范区额外奖励;
★ 区域差异化型(广东为代表):粤东粤西粤北直流桩补300元/千瓦(珠三角仅200元/千瓦);
★ 设备改造型(重庆为代表):对“风冷改液冷”方案给予支持,重卡充电从2C升级3C,改造成本降40%。
2. 东中西部补贴地域差异
从地理分布看,各省市换电补贴政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各省换电站建设补贴标准对比(2025年):
如何看待这种地区化差异呢?其实是区域发展策略的差异
东部省市(如上海)更加关注技术改革创新;中西部地区(如安徽)侧重于农村覆盖;而东北地区(如吉林)则聚焦特定场景,以撬动整体市场。
列出对比后,或有可以借鉴参考其他省份之处。如借助重庆 “愉秒充”平台经验,实现企业资料一次提交、多部门共享,吉林可升级现有省级平台功能,降低申报门槛;另外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粮食运输重卡电动化潜力市场巨大,可参照安徽对农村地区补贴上浮20% 的做法,建议在松原-大连港粮食专线开展试点,给予农产品运输换电额外激励。
三、行业展望:换电补贴政策的东北突围战
这次吉林换电补贴政策,通过 “巡游车场景聚焦+星级运营考核” 双轮驱动,为寒冷区域,尤其是东三省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但先期政策红利,要转化为持久的产业势能,仍需多方配合,面临标准割裂、地方保护、可持续经营等深层挑战。
补贴只是起点,生态才是终点,在政策发布后,一汽解放新能源基地快速响应,宣布在长春国际汽车城部署适配巡游出租车的 “60秒极速换电” 工位,并承诺电池终身质保;而凭借在出租车换电领域积累的7年运营经验和标准化电池包技术,奥动新能源迅速宣布在吉林新增20座换电站,重点布局长春龙嘉机场、吉林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蔚来则调整策略,将其三代站(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民用定位转向“出租车主专用时段”,于每日7:00-9:00为出租车提供专属服务费5折优惠。当120万元的单站补贴点燃第一把火后,更需要开放协作的产业生态来添砖加瓦。
在广袤无垠的东北平原上,一个个换电站的金属外壳反射着夏日阳光,正在为来往车辆高效补能,而在这些钢铁躯壳内,一场全新的能源革命正随电流涌动,蓄势待发,是否能打响、打好、打赢这场换电补贴的东北突围战,重现东三省曾经大国重工的光荣岁月,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