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六安市发改委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A102号委员提案答复的函发布。
文件明确,对九三学社六安市委、致公党六安市基层委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分阶段增设充电桩的建议》(B171号提案)和《构建绿色出行新生态,推进六安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的建议》(B281号提案)已收悉。截至2025年4月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约4.3万个,实现16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除中心城区外的126个乡镇公用充电设施全覆盖,并在重点文旅区域(如天堂寨风景区、皖西大裂谷等)增设充电站点,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共设立公共充电区域20个,公用充电桩128个,满足差异化需求。
文件强调,虽然六安市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稳步增长,充电服务网络不断延展,但在建设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痛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城乡布局不均衡、老旧小区改造难度大、农村配电网承载力不足、“僵尸桩”运维滞后等。贵单位的建议为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市实际,优化布局结构,深化技术赋能,强化协同治理,拓宽农村网络,持续聚焦痛点难点,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全力构建绿色出行新生态。
具体如下: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A102号委员提案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六安市委、致公党六安市基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分阶段增设充电桩的建议》(B171号提案)和《构建绿色出行新生态,推进六安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的建议》(B281号提案)已收悉。提案立足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聚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的建议科学务实,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绿色出行、完善城市配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根据贵单位的建议和上级工作部署要求,我委高度重视,一是科学布局。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等原则,分阶段构建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充电网络。截至2025年4月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约4.3万个,实现16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除中心城区外的126个乡镇公用充电设施全覆盖,并在重点文旅区域(如天堂寨风景区、皖西大裂谷等)增设充电站点,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共设立公共充电区域20个,公用充电桩128个,满足差异化需求。二是促进投资。严格落实省级建设补贴政策,按照交流公用桩最高80元/千瓦,直流公用桩最高120元/千瓦、换电站最高300元/千瓦,农村地区上浮20%的标准积极组织功率核验,累计为30家企业争取省级建设补贴589.13万元,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共享经济、增值服务等模式参与运营,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鼓励县区申报充换电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储备。三是智能服务。依托安徽省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省级平台”)和安徽充换电APP,推动各类经营主体接入省级平台,实现全市95%公用充电桩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有效实现对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安全监测和故障预警,提供一键找桩、一键比价、一键导航、一键充电、一键反馈一站式充电服务体验。同步持续推进充电运营平台优化充电服务体验,实现信息共享与跨平台、多渠道支付结算,提升充电便利性。四是用电保障。要求电网企业加大配套电网建设投入,开通个人充电桩用电报装绿色通道(1个工作日内完成业务受理),对于企业投资的集中式充电站项目提前开展上门服务。鼓励电网企业对居民用户延伸投资界面,推动实现“零投资”服务。2025年对33个城镇老旧小区制定配电网增容改造方案,同时,推动配电网增容升级,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虽然我市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稳步增长,充电服务网络不断延展,但在建设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痛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城乡布局不均衡、老旧小区改造难度大、农村配电网承载力不足、“僵尸桩”运维滞后等。贵单位的建议为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市实际,优化布局结构,深化技术赋能,强化协同治理,拓宽农村网络,持续聚焦痛点难点,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全力构建绿色出行新生态。
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发改委
联系电话:0564-337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