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换电头条获悉,9月15日,湖北省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关于对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44号提案的答复。
文件指出,对滕飞委员在十堰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结合十堰实际推动商用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的具体措施》(第144号)已收悉。现从两个方面来作出答复。对于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文件明确了创新引领、数智赋能、市场开拓、生态创优等9大工程、23项具体任务,重点突出增强东风商用车引领能力,聚焦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多能源动力总成,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5月14日,印发了《十堰市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要点》,规划全年建设充电桩2600个,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1206个。同时推动产业升级,以产线升级、产品迭代为重点,大力推进车企技改提升。目前东风商用车车身智能制造升级一期项目基本建成,首款D600车型将于近期量产;三环汽车启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底盘生产线建设;赛力斯(湖北)增程式新能源货车样车下线。
根据文件,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数字化改造试点企业159家,完成率79.5%居全省9个试点城市第一,累计培育湖北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27家,总数全省第一。2025年全市将实施5000万元以上汽车及零部件项目77个、计划总投资252.9亿元。
人才培育也是一项重点工作。湖北十堰市陆续出台了《十堰市“武当人才卡”实施办法(试行)》《十堰市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截至目前累计为十堰市19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引进人才,发放“武当人才卡”163张,为恒进感应、湖北三环、驰田汽车等8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引进的61名人才发放生活津补贴80.3万元。有力助推了人才留堰。
在下一步工作安排上,文件指出,首先将加大科技创新引领。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紧密对接企业需求,梳理凝练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然后,持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各县市区人社部门积极对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开展人才政策进企业宣传活动,积极落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引进人才待遇。最后,文件强调将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千亿级产业工作专班+行业协会工作体系,发挥十堰市专用汽车协会、十堰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零部件创新中心等作用,针对性开展零部件企业诊断。
具体内容如下
关于对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44号提案的答复
滕飞委员:您提出的《关于结合十堰实际推动商用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的具体措施》(第14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经认真研究,针对您的建议,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制定产业规划。按照市委推进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作机制安排,结合行业发展形势和十堰企业实际,拟定《十堰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2025年工作要点》。发展目标为到2027年,汽车产值达到2500亿元,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其中,商用车35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0%,L2级辅助驾驶车型渗透率提升至45%,实现中重型商用车全国第一。突出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创新水平显著提升、企业能级加速跃升三个方面。明确了创新引领、数智赋能、市场开拓、生态创优等9大工程、23项具体任务,重点突出增强东风商用车引领能力,聚焦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多能源动力总成,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二)强化政策支撑。围绕财政政策支持有为、金融信贷支撑有为、物流降本增效有为、科技创新赋能有为、助力市场开拓有为、要素保障服务有为等“六个有为”,持续增强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已向东风十堰基地等企业兑现资金近5亿元,创新发放产供强链贷、专用车发展贷等汽车专属信贷产品,已累计为102家企业发放6.4亿元贷款。5月15日,印发《关于支持专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办法》,统筹财政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专用车高端化发展。7月22日,印发《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市财政每年统筹2亿元,用于支持企业规模壮大、重大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开拓国际市场。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从快从严立案查处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果,切实维护良好市场发展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支持科研创新。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省内外重点高校,建成整车、零部件、装备等领域新型研发机构92家,其中省级22家,市级70家,今年以来实施省、市揭榜制科技项目31项,派驻省级“科技副总”38名,对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59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65个。由十堰市政府、清华大学、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共建的“清华大学—东风商用车智能驾驶联合研究中心”,聚焦商用车高速场景取得阶段性成果,L3 级以上智能驾驶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吧套ㄓ贸倒残约际踔行摹闭谟攵绻竟低舛ńㄉ璺桨浮?/p>
(四)完善基础设施。5月14日,印发《十堰市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要点》,规划全年建设充电桩2600个,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1206个。市政府印发《十堰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规划引领、分步实施、集约高效”为原则,以示范运营线路为牵引,围绕智慧公交示范线和重点场景开展智能化全息路口改造,分阶段开展路侧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密5G网络全覆盖,力争今年完成路侧改造不低于100公里(双向),改造全息路口6处,新建智慧物流、公交接驳、环卫清扫、快递配送等9条示范应用场景。
(五)推动产业升级。以产线升级、产品迭代为重点,大力推进车企技改提升。目前,东风商用车车身智能制造升级一期项目基本建成,首款D600车型将于近期量产;东风特汽与山西鹏飞集团合作,建成年产3万辆氢能重卡产线;三环汽车启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底盘生产线建设;赛力斯(湖北)增程式新能源货车样车下线;东风华神等4家企业获得氢燃料电池公告50个。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数字化改造试点企业159家,完成率79.5%居全省9个试点城市第一,累计培育湖北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27家,总数全省第一。2025年全市将实施5000万元以上汽车及零部件项目77个、计划总投资252.9亿元。
(六)加强人才培育。陆续出台了《“武当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十堰市“民营企业引才计划”实施办法(暂行)》《十堰市“武当人才卡”实施办法(试行)》《十堰市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聚焦企业人才生活津贴发放、“武当人才卡”申领等方面提供人才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我市19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引进人才发放“武当人才卡”163张,为恒进感应、湖北三环、驰田汽车等8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引进的61名人才发放生活津补贴80.3万元,积极对接联系汉江技师学院、东风汽车技师学院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开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已累计为我市企业培养输送300多名专业技能人才,有力助推了人才留堰。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大科技创新引领。一是完善平台体系,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以政策引导、项目驱动等方式促成企校双方深度融合,加速推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二是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紧密对接企业需求,梳理凝练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三是组织对接活动,为企业高校牵线搭桥。深入挖掘企业需求,组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企校双进”专场,以“企业家进校园”“专家进园区(企业)”等形式促成企校合作。
(二)持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借助“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省“院士专家企业行”等活动,积极对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领域院士专家来堰开展技术指导,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联合各县市区人社部门积极对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开展人才政策进企业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我市人才生活津补贴申报、“武当人才卡”申领等人才政策。三是优化人才服务,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做实做细各项服务,积极落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引进人才待遇。四是继续与相关院校加强合作,深化“订单式”培养模式,强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促进人才留堰,助力人才向产业集中、为企业服务。
(三)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健全千亿级产业工作专班+行业协会工作体系,发挥十堰市专用汽车协会、十堰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零部件创新中心等作用,针对性开展零部件企业诊断。二是用好“亲清在线平台”,做好政策推送、诉求办理等各项工作。三是持续推进“三中心一基地”等补短板项目,完善产业链条。推广用好产供强链贷、产业升级贷等政银担产品,为更多符合条件的零部件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9月8日
会议通知:
2025年,充换电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快充超充、车网互动、光储充一体化等领域技术成果层出不穷,新能源重卡则成为最亮眼的增长极,但在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亟需全行业凝聚智慧,以创新驱动技术与模式的突破。
2025第二届充换电产业大会将于10月10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将由重量级嘉宾对全球充换电产业发展态势与中国机遇进行分享,同时启动充换电设施关键技术突破与发展趋势、光储充一体化如何重构交通能源补给网络、充换电与智能电网融合的“协同密码” 等主旨竞演,从“单点充电”到“全域智联”,破解智能充电网络的碎片化难题。诚挚邀请充换电产业链的各位同仁、合作伙伴及关注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共赴这一年度盛会!
(扫描文末海报二维码查看会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