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2025第二届充换电产业大会隆重召开,这场聚焦新能源充换电领域前沿趋势与技术突破的行业盛会,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强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数智科技赋力能源转型》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周强以历史维度为切入点,结合全球与中国能源发展数据,从能源技术基石作用、绿色低碳战略关键、车网互动支撑价值、能源数字化跃迁意义四大维度,系统阐述数智科技如何为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为充换电产业及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了深度思考与实践方向。
01
能源技术:科技发展的核心基石
周强在演讲开篇指出,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历程,能源技术始终扮演着基石角色。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能源消耗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周强引用数据指出,全球数据中心能源消耗规模庞大,其中美国消耗1800亿千瓦时,欧洲消耗622亿千瓦时,中国数据中心能源消耗已达1400-2000亿千瓦时。
为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我国推进“东数西算” 工程,布局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大湾区、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八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打造现代科技的 “郑国渠”。
据周强分享的数据显示,2019-2024年中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已达840万架;2023-2025年中国算力规??焖偬嵘?,2025年预计突破300 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
与此同时,新兴技术的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凸显。
周强举例说明,人工智能领域的AlphaGo下棋一次便消耗1兆千瓦时电量,相当于100台10千瓦设备的能耗;而自动驾驶技术作为“算力与动能的结合体”,其规?;τ靡捕阅茉垂┯μ岢龈咭?。
这些数据既反映了科技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也凸显了数智技术优化能源利用的迫切性。
02
绿色低碳:我国能源战略的关键方向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关键词。
周强在演讲中强调,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超过煤电,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1.8亿千瓦,煤电装机规模为11.7亿千瓦,其他能源装机规模为7.2亿千瓦,总装机规模达30.7亿千瓦。
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能源增量的重要来源。
全电气化社会建设正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向多领域渗透。
周强将其拆解为四大应用场景:
在工业领域,电替代供热与动力、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工业用能结构优化;
在交通领域,电动汽车与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航空与航运电气化探索逐步推进,汽车电动化成为交通能源转型的必由路径;
在建筑与生活领域,电采暖、电制冷技术普及,家电与炊事电气化率持续提升;
在能源系统层面,“电热冷气” 多能互补模式与虚拟电厂(VPP)技术,助力能源系统协同高效运行。
其中,汽车电动化的发展成效尤为显著。
周强引用数据展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20年的492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3140万辆,增量占比从29.19%提升至67.09%;充电设施保有量同步快速增长,2020年为168.1万台,2024年达1143.4万台,增量占比从37.99%提升至99.10%。
“汽车电动化不仅改变了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为能源系统提供了海量可调节资源。” 周强强调,这为后续车网互动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车网互动:交能融合的重要支撑力量
周强在演讲中指出,车网互动(V2G)是交通与能源领域互联、实现交能融合的核心支撑,具备多重价值:
一是通过有序充放电调节,缓解新能源汽车规?;吹牡缤沽ΓU系缤榷?;
二是将电动车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助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三是让车主参与电网调峰调频获取收益,降低用车成本,加速电动车普及;
四是推动储能产业升级,完善新能源产业链;
五是支撑能源互联网建设,为双碳目标提供保障。
不过,车网互动规?;τ妹媪偈奔溆肟占湓际?,因技术架构复杂、涉及电网企业、车企、充电运营商、车主等多主体,需突破协调难题。
对此,领充新能源探索了企业园区、住宅小区、城市公共、交通干线、公交专用、重卡专用等多元化充电站场景,适配不同用户需求。
技术落地方面,周强重点介绍两大模式:
其一,在园区级企业能源供应链中,构建“风、光、荷、储、充、V2G”交直流混合型微电网,融合电动车与园区泛储能资源,借能量管理平台实现 “站端智能管理 + 云端计划曲线” 协同,打造 EaaS(能源即服务)模式;
其二,推出“源网荷储车-构网型电力电子”技术体系,依托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实现分布式智能节点自主运行,提升电网动态响应能力与资源管理效率。
此外,虚拟电厂作为车网互动重要载体,通过整合风、光、储、车、负荷资源,构建分层控制架构,结合低时延通信、边缘计算、智能算法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高效利用。
周强也坦言,车网互动面临规模、模式、技术、标准、政策五大挑战,需平衡多方诉求——电网需灵活资源但管控严,聚合商追商业价值,主机厂关注竞争力与电池质保,车主重经济利益,唯有建立完善市场化机制,才能实现价值高效传递。
04
能源数字化:传统能源价值的跃迁路径
周强在演讲中指出,能源数字化并非简单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据+算法+算力”重构能源系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实现传统能源价值根本性跃迁,其核心内涵包含两大方向:
一是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物理能源系统 + 数字虚拟系统” 相互映射、实时交互的智能体系,实现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
二是分布式与去中心化模式,借助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能源参与电网调峰调频,依托区块链技术支持用户点对点电力交易,降低成本、提升能源配置效率。
能源数字化的价值体现在技术、经济、社会三层面:
技术上,从“粗放调控” 转向 “精准智能”,功率调节精度从千瓦级提至瓦级,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超 80%;
经济上,催生能源交易、服务化转型等新商业模式,为能源企业开辟增长新赛道;社会上,加速碳中和,推动能源公平,预计2040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可降40%,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提供支撑。
周强还分析了绿电等能源价值趋势下各主体转变:车主从能源消费者变为产销者,个体行为可引导新业务;
运营商从服务消费者升级为服务能源供需双价值链主体,实现从ToC到ToB转型;
平台商从数字化产品提供者成长为城市级能源资源聚合者,参与电力市场需求与能源系统优化;
电网企业从传统单向供能者变为区域级能源运营管理者,推动系统协同高效运行。
05
总结与展望:数智科技开启能源转型新未来
演讲尾声,周强对人类能源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进行总结:“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本质上是对宇宙间能源利用能力的提升——从钻木取火到探索太空,能源控制能力持续进步。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增量巨大,而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增量的主要来源,零碳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主题?!?/p>
他强调,电能作为终端消费最经济的能源形式,其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空间广阔;而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为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打开新的模式和空间,推动能源系统向更高效、更低碳、更智能的方向演进。
对于充换电产业而言,数智科技不仅是提升充电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的工具,更是连接交通与能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纽带,未来需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探索多元应用场景,为能源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周强的演讲紧扣行业痛点与发展趋势,凭借详实的数据支撑与清晰的逻辑架构,赢得了在场嘉宾的广泛认可,为充换电产业与能源行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充换电头条